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2022年之始,《生物医学转化》首届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2月25日在北京线上线下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期刊总编辑董尔丹,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中国科学院院士、期刊编委委员杨正林,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期刊副总编辑王琛,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编委及编辑部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生物医学转化》总编辑董尔丹院士、副总编辑王琛教授主持。
会 场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期刊总编辑董尔丹宣读了第一届编委会成员名单并致辞。他介绍了线下与会的每一位嘉宾,充分肯定了《生物医学转化》第一届编委会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并对期刊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宣传思想工作,引导学术研究立足中国实际,国家的重大需求,刊发高质量,有影响力的论文。(二)抓住行业领域内的关键问题、重要议题或重要的科学技术,策划选题、打造重点专栏、组织专题专刊。(三)做好“三审三校”,专家审稿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对不符合发表要求的人情稿,要敢于拒绝。要优化出版流程,提高投审稿和出版的时效性,为有重大创新观点的高质量论文设立快速审稿发稿通道。
总编辑董尔丹院士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致辞。他说:“《生物医学转化》杂志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次编委会的召开,一定能够为杂志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给同行们更多赏心悦目的启发”。随后,对杂志提出中肯建议:(一)杂志排版格式尚需改进,封面图跟整个刊物的风格不够和谐,考虑增加封面故事导读。(二)在目录中增加“图文摘要”,使期刊更加赏心悦目。(三)加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时更新杂志网页或微信公众号,便于读者在网络上阅读。缩短审稿周期,可实施优先出版,提高发文时效性,加速学术成果的展现。(四)加强交流,通过国内国际线上线下的会议,利用网络系统宣传杂志或分享杂志好文章,与国内做得最好的生物医学杂志交流,使杂志能够与时俱进。(五)逐渐从中文版向英文版过渡。
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严纯华校长致辞
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成勇通过录音致辞。他讲到:“《生物医学转化》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是我省期刊界近年来的一件大事。期刊自创刊以来,秉持‘专家办刊’的理念,依托高水平的编委团队,发表了数篇生物医学与临床转化领域有引领作用的高水平论文。对推动我国生物医学学科发展,提升期刊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物医学转化》第一届编委会,由2位院士(目前增至4位院士)、27位长江学者,61位杰青、优青、国家科技二等奖及以上获得者、主持过国家级竞争性重大科技计划、全国顶尖医院院长组成。阵容强大,学术精湛,以青年优秀学者居多,为期刊的未来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他希望,在新一届编委会的指导下,《生物医学转化》越办越好,尽快进入权威索引,跻身一流期刊行列。
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成勇录音致辞
编辑部主任焦作义汇报了2021年期刊工作。他说:“一年来,在各位领导、编委、读者、作者和审稿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生物医学转化》呈现出了丰硕的成果。截止目前,共出版4期,刊发包括新冠肺炎疫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和医疗设备研发等重点领域优秀学术成果67篇,基金论文占比100%,其中通讯作者为长江学者占15%,通讯作者为杰青优青占40%,其他为45%,刊发文章已基本覆盖全国。同时,期刊建设了《生物医学转化》官网、“生物医学与临床转化”微信公众号。目前,已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他说:“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生物医学转化》期刊的国内行业影响力初步体现,有望在将来打造成为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旗舰学术期刊之一。”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编辑部主任焦作义汇报工作
会议交流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期刊编委委员杨正林,兰州大学副校长、副总编李玉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副总编辑李为民,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副总编辑郑海荣,以及线下与会的编委委员结合杂志发展方向以及过去一年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编委委员们纷纷表示要尽到编委职责,多为杂志策划专刊、组稿、审稿,共同促进杂志发展。
线下参会编委合影
线上参会编委合影
线上参会编委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