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病毒与免疫专题
    • 重要人感染RNA病毒复制机制和靶向聚合酶药物开发研究进展

      2024(1):2-11.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40101

      摘要 (66) HTML (0) PDF 4.49 M (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拉沙热、埃博拉、新冠和尼帕等多种病毒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频繁暴发,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广谱抗病毒药物是主动应对新发突发病毒性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其研发的关键是发现病毒特有的保守药物靶点。病毒聚合酶负责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过程,蛋白序列相对保守,是理想的药物靶点。本文以重要人感染RNA病毒聚合酶的工作机制和靶向病毒聚合酶的药物开发展开综述,为未来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防控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 人类肠道病毒的研究进展

      2024(1):12-27.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40102

      摘要 (87) HTML (0) PDF 2.03 M (6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 1908年脊髓灰质炎病毒被鉴定以来,已发现超百种肠道病毒致病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新生儿败血症样疾病、无菌性脑炎、急性弛缓性脊髓炎、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多种疾病。近年来,诸如 EV-A71 和 EVD68等肠道病毒趋于全球化周期性流行,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挑战之一。然而,当前针对肠道病毒的防控手段仍然非常有限,迫切需要深入探究肠道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为开发高效、安全、广谱的抗肠道病毒药物提供新靶点与新思路。本文通过对肠道病毒的分类、流行病学、结构、生命周期、病毒蛋白与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并发症致病机制与临床治疗以及动物感染模型的确立与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综述,旨在为肠道病毒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为肠道病毒的药物研发与疫苗储备库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调控HIV-1潜伏感染

      2024(1):28-36,47.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40103

      摘要 (52) HTML (0) PDF 1.58 M (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 可分为 HIV-1 型和 HIV-2 型。 HIV-1全球流行,造成严重的危害。尽管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 (cART) 的应用可以延长患者寿命,但HIV-1感染目前仍然不能完全治愈。HIV-1感染治愈最主要的障碍就是病毒潜伏库的存在。HIV-1潜伏库可以被定义为一群携带具备复制潜力的 HIV-1前病毒的长寿命静息 CD4+ T 细胞。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使得病毒蛋白和宿主细胞蛋白形成了更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 HIV-1潜伏库的形成与调控,也与病毒和宿主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从病毒蛋白和宿主蛋白翻译后修饰的角度阐述HIV-1潜伏的建立与调控的机制。这将有助于HIV-1治疗新靶点的探索和研发,并有利于实现HIV-1感染的功能性治愈目标。最后,本文还会综述有关以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为靶点的HIV-1药物研究进展,为后续HIV-1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和启发。

    • 中药复方抗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研究进展

      2024(1):37-47.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40104

      摘要 (52) HTML (0) PDF 3.09 M (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所有呼吸道疾病中,由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约占80%,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呼吸道病毒,如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 (SARS-CoV)、SARS-CoV-2,甲型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构成较大威胁,目前,还没有开发出特效药。由于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的协同作用,在呼吸道病毒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许多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从不同层面对中药治疗呼吸道病毒疾病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探索,对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本文通过综述中医药治疗呼吸道病毒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和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更好治疗呼吸道病毒疾病提供有力的证据,以期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及其在呼吸道病毒疾病方面的潜在应用。

    • 精准疫苗学研究进展

      2024(1):48-52,71.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40105

      摘要 (27) HTML (0) PDF 1.76 M (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疫苗在对抗传染性疾病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疫苗的广泛使用显著降低了感染率与死亡率。然而,由于个体之间的免疫应答差异,不能使所有人都能获得好的疫苗保护。精准疫苗学理念的引入,正引领疫苗应用与研发向个性化、精确化的方向转型。本文系统性地梳理和阐述了精准疫苗学研究的进展,介绍其在全球公共卫生及个体健康保护领域的重要意义。

    • >述评
    • 喜树碱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2024(1):53-65.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40106

      摘要 (58) HTML (0) PDF 3.12 M (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喜树碱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的生物碱,对恶性肿瘤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已开发出伊立替康、 拓扑替康等临床用药。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的主要缺陷是水溶解度低、结构稳定性差、毒副作用强,因而相应的结构修饰策略也随着药物开发的进程而逐渐迭代。作者以提高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药效为目的,从结构修饰策略角度综述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的发展过程,着重总结2015年以来在各种策略指导下喜树碱类衍生物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后期喜树碱类抗肿瘤新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 导管通路在慢性胰腺炎致病机制中的作用进展

      2024(1):66-71.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40107

      摘要 (27) HTML (0) PDF 1.16 M (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胰腺炎 (CP) 是一种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作用下的进行性纤维性胰腺炎性疾病。目前,CP遗传致病机制主要分为胰蛋白酶依赖性通路、蛋白错误折叠通路和导管通路。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作为胰腺外分泌部的一种重要细胞类型, 可以产生H2O和HCO-3,负责碱化、稀释和输送消化酶。当导管通路相关的易感基因发生功能障碍时,将会导致导管内离子浓度失衡与消化酶转运障碍,促进CP的发生与发展。既往导管通路相关致病基因较少,近年来对其认知逐步加深,新型易感基因陆续被发现。本文主要针对导管通路相关基因及其主要致病机制展开论述,以加深对CP发生机制的认识。

    • 肺部手术后动静脉栓塞危险因素和临床转归研究进展

      2024(1):72-79.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40108

      摘要 (29) HTML (0) PDF 992.82 K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据2019年数据统计,全国手术量达到了6 930万人次,其中肺部手术作为外科手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手术量逐年递增。但伴随手术量增加,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多,而血栓作为围术期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了解肺部围手术期血栓形成的病因、危险因素、机制等,同时在肺部围手术期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因肺部手术而导致的血栓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将对肺部术后血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展开论述,期望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新的认识。

    • >综述
    • 基于胞外囊泡治疗诊断学智能药物递送工具

      2024(1):80-85.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40109

      摘要 (31) HTML (0) PDF 883.11 K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胞外囊泡 (EVs) 作为细胞外的膜颗粒,在细胞间信号传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EVs有可能用作特定器官 (如内耳) 的生物标志物或药物递送系统。在压力与健康状态下,EVs释放的分子不同,这些活性分子能够识别机体的患病状态。研究表明,可以利用EVs将药物输送到难以到达的器官,如耳蜗感觉毛细胞和大脑,因为它们能够穿过血迷路和血脑屏障。在本综述中,我们总结了有关EVs的生物组成和发生、分离技术、表征手段、作为药物输送载体的潜在治疗应用、药物加载方法及在听觉系统内耳治疗的应用潜力。

    • 视神经蛋白结构域的功能性作用

      2024(1):86-91.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40110

      摘要 (56) HTML (0) PDF 1.19 M (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视神经蛋白 (OPTN) 是一种多功能蛋白,与一系列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多种细胞功能,与青光眼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OPTN 含有多个结构域使其能够参与多种细胞功能调节,包括 NF-κB 调节、膜运输、 胞吐、囊泡运输、维持高尔基体形态、细胞周期控制、泛素化调节和自噬。OPTN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为探讨其参与疾病的具体作用机制带来了挑战。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有关OPTN的研究文献,总结了OPTN各个结构域参与的功能性作用,为进一步理解OPTN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所发挥的作用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 >论著
    • 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024(1):92-100.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40111

      摘要 (53) HTML (0) PDF 6.74 M (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压在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受限于传统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并不能明确血压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孟德尔随机化 (MR) 研究是近年兴起的研究因果关系的方法。本项研究利用两样本 MR 方法探究血压 (舒张压/收缩压) 与常见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舒张压与脑动脉瘤 (OR=2.00, 95%CI:1.58~2.52,P=5.92 × 10-9 ),主动脉瘤 (OR=2.04,95%CI:1.69~2.46,P=9.02 × 10-14),胸主动脉瘤 (OR=2.21, 95%CI:1.61~3.05,P=1.26 × 10-6 ),房颤 (OR=1.26,95%CI:1.16~1.37,P=4.74 × 10-8 ),心肌梗死 (OR=1.89,95%CI: 1.68~2.13,P=1.06×10-25),心衰 (OR=1.34,95%CI:1.23~1.45,P=1.12×10-12) 和缺血性中风 (OR=1.60,95%CI:1.47~ 1.74,P=2.77×10-29) 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收缩压与脑动脉瘤 (OR=2.04,95%CI:1.62~2.57,P=1.76×10-9 ),主动脉瘤 (OR=1.29,95%CI:1.06~1.56,P=9.37×10-3 ),房颤 (OR=1.29,95%CI:1.18~1.42,P=3.55×10-8 ),心肌梗死 (OR= 1.89,95%CI:1.68~2.13,P=8.09×10-26),心衰 (OR=1.37,95%CI:1.27~1.47,P=2.01×10-16) 和缺血性中风 (OR=1.49, 95%CI:1.37~1.62,P=1.59×10-20) 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因果关联。遗传变异预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心肌梗死、房颤、心衰和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升高显著相关,并大幅度增加动脉瘤的风险。及早发现和积极管理高血压,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降低血压是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免疫组化分析FASN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4(1):101-107,116.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40112

      摘要 (51) HTML (0) PDF 4.32 M (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免疫组化分析脂肪酸合酶 (FASN) 在宫颈癌 (CC) 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 (TCGA) 数据库中下载CC患者的RNA测序数据及临床信息,通过R4.2.2提取FASN表达数据,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FASN在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通过基因集富集 (GSEA) 揭示FASN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最后,通过免疫组化实验证实了FASN在C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了 FASN表达的免疫组化 (IHC) 评分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 TCGA数据库及本研究的临床标本均证实,与癌旁组织相比,FASN 在 CC 组织中呈现高表达 (P<0.001,P=0.028 5),并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显著相关 (P< 0.001,P=0.029;P=0.012,P=0.047)。(2) FASN在CC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者,其总生存期与无进展生存期明显缩短 (P< 0.001,P<0.001)。(3) FASN 表达的 IHC 高评分组 CC 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 (BMI) 显著高于低评分组 (P<0.001)。(4) HPV感染状态对于 FASN表达的 IHC评分高低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01)。(5) FASN高表达 CC患者的基因富集在癌症途径、细胞外基质-受体相关作用、氮代谢、黑色素瘤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等调节通路。结论 FASN在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HPV感染状态、BMI和不良预后相关,有望成为诊断CC的新兴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 基于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在帕金森动物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探索

      2024(1):108-116.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40113

      摘要 (44) HTML (0) PDF 2.94 M (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 (PACAP) 在帕金森病 (PD) 动物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设置假手术组 (Sham组)、PD组 (帕金森造模组)、PD+PACAP_低浓度组 (造模+按体重 5 μg/kg予 PACAP鼻腔给药)、PD+PACAP_中浓度组 (造模+按体重10 μg/kg予PACAP鼻腔给药)、PD+PACAP_高浓度组 (造模+按体重20 μg/kg予 PACAP鼻腔给药) 5组,最终每组纳入10只。四个PD组将脂多糖溶液注射至SD大鼠黑质中建立PD模型,假手术组同法操作但注射生理盐水。通过转棒法检测大鼠行为学表现;ELISA 法检测黑质谷氨酸浓度 (Glu) 和 α-突触核蛋白 (α-syn) 水平,WB法检测黑质α-syn及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κ-轻链 (NF-κB)、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 (IkBα) 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qPCR) 检测大鼠黑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表达水平;WB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核转录因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水平来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水平,TUNEL法检测黑质神经元的凋亡情况。结果 (1) 行为学结果显示,在转棒实验中,与Sham组比较,PD组潜伏期缩短,掉落次数增加 (37.20±5.27 次/min);与 PD 组比较,PACAP 组潜伏期延长,掉落次数减少 (14.50±2.32 次/min), PACAP 治疗组的潜伏期和掉落次数随着 PACAP 浓度的增加而潜伏期可以更长,掉落次数可以更少 (P<0.001)。(2) 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相关指标显示,PD组 GFAP表达水平和黑质神经元的凋亡数量较 Sham组显著升高;PACAP治疗组上述指标随着 PACAP的浓度增加而显著减低 (P<0.01)。(3) 黑质神经炎症指标显示,与 Sham 组比较,PD组 NF-κB含量及TNF-αIL-IL-6的mRNA显著升高,IkBα含量显著降低;PACAP治疗组NF-κB含量及TNF-αIL-IL-6的mRNA随着PACAP 的浓度增加而减低,IkBα含量随着PACAP的浓度增加而升高(P<0.01)。(4)PD疾病特征指标显示,PD组谷氨酸和α-syn含量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3个PACAP组的上述指标较PD组显著降低;PACAP治疗组的上述指标随着PACAP的浓度增加而递减 (P<0.01),以 PD+PACAP_高浓度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PACAP在 PD模型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来减轻神经炎症的发生。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下载排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