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5.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30101
摘要:人体皮肤表面栖息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皮肤微生物 (Skin Microbiota) 对于维持宿主皮肤稳态、发挥皮肤的屏障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皮肤微生物产生的挥发物对蚊虫具有一定的行为调控作用,并且呈现个体差异。本文以皮肤微生物的多样性、皮肤微生物挥发物及皮肤微生物对蚊媒传染病的调控作用展开综述,为实现对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新的策略。
2023(1):6-14,77.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30102
摘要:细菌膜囊泡 (Bacterial Membrane Vesicles,BMVs) 是原核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囊泡状结构,直径在20~400 nm之间。BMVs的主要成分为细菌蛋白质、核酸以及脂类。由于BMVs中蛋白和/或膜脂的免疫原性,可有效刺激机体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相应抗原的免疫能力;同时因 BMVs不含完整的基因组,无法自我增殖, 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因而在疫苗制备、抗原/药物递送系统、抗肿瘤制剂研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野生型细菌产生的 BMVs通常产量较低,且携带内毒素等毒性成分,故常常需要对 BMVs产生菌或 BMVs本身进行工程改造,实现降低 BMVs毒性,提高BMVs产量,增强BMVs的免疫原性,促进工程化BMVs的开发应用。
2023(1):15-23.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30103
摘要:目的 鉴定引起山东省泰安市某学校腹泻疫情的病原体,并对其基因组进行遗传特征分析。 方法 利用荧光定量 PCR方法对本起疫情中收集到的19份腹泻患者及餐厅工作人员的肛拭子、环境样本进行常见腹泻病毒性病原体检测,随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获得阳性样本的病毒基因组序列,并对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比较、系统发育分析。 结果 19份样本中有7份样本被鉴定为腺病毒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6.8%;在患者10和患者4餐具样本中测序获得了腺病毒F41型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两株病毒核苷酸、氨基酸相似性均为100%。基于全基因组、六邻体基因、纤突蛋白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研究的 HAdV-F41毒株与中国、美国、日本、伊拉克等国家分离到的毒株亲缘性较高。结论 本次泰安地区儿童腹泻疫情是由腺病毒 F41型感染引起,且与中国、美国等毒株亲缘性较高,丰富了山东省腺病毒 F41 型毒株的遗传特征资料,为腺病毒引起的儿童腹泻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3(1):24-29,92.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30104
摘要:功能性神经影像和神经调控技术的联合应用已成为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这为多种疾病损伤后大脑重塑的多尺度探索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数据,并为神经康复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种功能性神经影像 (EEG、fMRI、 fNIRS) 和神经调控技术 (TMS) 的组合,阐述了这些组合的重要性,并讨论了它们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基于这些组合的脑机接口和神经假肢等尖端技术,有望对疾病后神经回路重建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并为神经康复提供更精确的方案。
2023(1):30-38.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30105
摘要:环指和WD重复结构域 (RING Finger and WD Repeat Domain,RFWD) 蛋白属于E3泛素连接酶,在细胞增殖、 凋亡和DNA损伤修复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FWD蛋白通过靶向其底物泛素化降解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RFWD蛋白在不同类型的人类恶性肿瘤中具有抑癌和促癌的不同作用,可能与其底物蛋白的功能有关。本文分析了RFWD蛋白家族成员 (RFWD1,RFWD2,RFWD3) 的结构和功能,总结了RFWD蛋白家族成员的已知底物,并阐明其在不同肿瘤中的不同功能。此外,本文还讨论了RFWD家族成员作为癌症治疗潜在靶点的可能及策略。
2023(1):39-45.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30106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 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之一,以高雄激素血症、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和慢性炎症状态。该病表型多样,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异质性表现背后的共同机制。本文将综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研究进展,尤其关注生育力下降相关机制,为进一步探索其发病机制和对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023(1):46-54.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30107
摘要:胃癌 (Gastric Cancer,GC) 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四大癌症死亡相关原因。胃癌异质性明显,肿瘤微环境复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虽然在晚期胃癌中展现出一定抗肿瘤疗效,但获益人群仍在少数。吲哚胺2,3-双加氧酶 1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 是色氨酸沿犬尿氨酸途径代谢中的关键酶,对肿瘤免疫逃逸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IDO1在胃癌发生发展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和EB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靶向IDO1有望成为胃癌免疫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就IDO1作用机制、IDO1在胃癌及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IDO1抑制剂在胃癌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2023(1):55-60.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30108
摘要:尽管近年来报道称胃癌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其仍是全球第五大癌症死亡原因。晚期胃癌患者常面临着极为有限的治疗方案和较差的预后。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及上皮内瘤变是胃癌发展过程中典型癌前表现。因此,正确认识胃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的特点和演变规律,从而准确处理胃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将极大降低胃癌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3(1):61-77.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30109
摘要:目的 赤芝 (Ganoderma lucidum) 在民间被用于糖尿病治疗,但缺乏数据支撑,需探索其化学成分及其是否具有抗糖尿病作用以利于临床推广。方法 采用多种分离技术,如 MCI gel CHP 20P、RP-18、Sephadex LH-20、硅胶柱色谱、 制备薄层色谱 (Preparative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PTLC) 和高效液相色谱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等,对云南产赤芝的低极性成分进行研究,利用一维 (One Dimensional,1D) 和二维 (Two Dimensional,2D) 核磁共振波谱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 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在C2C12细胞胰岛素抵抗体外模型中研究其活性。结果 从云南2个产地赤芝中分离鉴定8个杂萜-三萜杂聚体类新化合物,ganolucinins D-K (1-8),其中化合物7和8可上调胰岛素受体底物1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 和蛋白激酶B (Protein Kinase B,PKB/Akt) 磷酸化, 8可促进C2C12细胞葡萄糖摄取。结论 赤芝中可能存在一系列杂萜-三萜杂聚体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8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潜力,可能是灵芝抗糖尿病的药效物质之一。
2023(1):78-83,100.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30110
摘要:目的 评估栀子苷元 (Genipin) 对盲肠结扎穿孔术 (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 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 C57BL/6 小鼠分为假手术组 (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 (CLP组)、栀子苷元治疗脓毒症组 (Genipin+CLP组)。栀子苷元治疗组在建模后0 h和20 h经尾静脉注射2.5 mg/kg栀子苷元,而Sham组和CLP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1,观察栀子苷元对脓毒症小鼠120 h生存率的影响;实验2,基于生存率的结果选取建模后36 h为采样时间点,并行以下方法检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 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 含量;常规苏木精-伊红 (Hematoxylineosin,HE) 染色法检测肺和肝组织病理损害;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包括葡萄糖调节蛋白 78 (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蛋白激酶 R 样内质网激酶 (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 nase,PERK)、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 (p-eukaryotic Initation Factor 2α,p-eIF2α) 和C/EBP同源蛋白 (C/EBP Homolo‐ gous Protein,CHOP);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labeling,TUNEL) 检测脾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与 CLP组相比,栀子苷元治疗提高了脓毒症小鼠 120 h生存率 (P<0.05),降低了血清 TNF-α和 IL-6含量 (P<0.05),并减轻肺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损伤。另外,栀子苷元显著下调了脾脏GRP78、PERK、p-eIF2α和CHOP蛋白的表达水平 (P<0.05),并进而减少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脾细胞凋亡数量 (P<0.05)。 结论 栀子苷元能够明显减轻脓毒症所导致的脏器损害和过度炎症反应,改善脓毒症预后。该效应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栀子苷元减轻脾脏内质网应激导致其凋亡机制的启动被阻断,进而减轻脾细胞凋亡有关。
2023(1):84-92.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30111
摘要: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卵巢癌 (Ovarian Cancer,OV) 关键基因并分析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 方法 从 GEO 检索并下载 3 组 OV 数据集,通过 GEO2R 在线分析工具筛选出 OV 组织中差异基因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 (Gene Ontology,GO) 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 通路富集分析;使用 STRING 数据库分析出 DEGs 的 PPI 网络后,再把结果导入 Cytoscape软件,利用其中的 CytoHubba插件提供的 MCC 算法最终得到排名前十的关键基因;然后利用 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和 GEPIA 对关键基因进行生存分析和共表达分析,得出相关性最高的一组基因再分析其 mRNA 和蛋白表达情况;最后利用TISIDB数据库探讨关键基因与OV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关联。结果 本研究共得到161个DEGs, 其GO功能主要与细胞对转化生长因子β刺激的反应、P53类介导的DNA损伤反应及因信号转导造成的细胞周期阻滞和蛋白激酶结合等相关;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癌症通路、P53信号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以及PI3K-Akt等信号通路上。通过Cy‐ toscape筛选的 10个关键基因中,仅 CCNB1、HMMR、KIAA0101、AURKA、CEP55、ECT2和 TOP2A对 OV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而其中 CCNB1 和 AURKA 在 OV 中表达相关性最高,且其 mRNA 和蛋白均高表达,并不利于患者预后;CCNB1 与 AURKA的表达与Th2细胞、Act-CD4细胞的表达丰度呈正相关,与嗜酸性粒细胞呈负相关。结论 CCNB1和AURKA是OV的关键基因,且与OV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相关,可作为OV的早期确诊和治疗生物标志物。
2023(1):93-100. DOI: 10.12287/j.issn.2096-8965.20230112
摘要:单形性亲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 (Monomorphic Epitheliotropic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MEITL) 是一种起源于肠道的罕见T细胞淋巴瘤,其生物学行为具有侵袭性,预后差,与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和其它肠道原发 T细胞淋巴瘤在临床症状、影像和内镜检查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该疾病临床少见,往往由于临床和病理医生认识不足,易导致误诊误治。因此,本文从病理学角度,根据临床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系统论述 MEITL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影像和内镜特点以及MEITL的治疗和预后。重点阐述MEITL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鉴别诊断,以期帮助病理医生和临床医生对该疾病有更加深入的认识。